优孕行邀请海内外众多孕育专家参加“我是Top Doctor”专访,旨在透过生殖专家的学术交流、专业分析、解读国内外孕育相关技术、政策、环境,促进海内外优秀辅助生殖专家交流和机构资源互通,打造具价值的国人赴海外进行孕育的民间科普栏目,扫除国人在海外信息过滤、机构及治疗方案选择上的盲区,铺平国人赴海外孕育之路。 2016年4月伊始,优孕行专题访谈栏目《我是Top Doctor》完成首期录制,邀请到了美国生育科学医学中心创始人兼院长Harari教授,针对国人赴美进行试管婴儿热点问题进行了详尽和专业的解答。
在您接诊的所有患者中,国际患者占比多少? 尤其是中国患者 我的国际患者超过50% 其中约有20%是中国患者
主持人李宏昭:那潘怒医生,大家在选择医疗机构做试管的时候都会考虑机构的成功率,那么以您经验来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成功率呢? 潘努教授: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患者方面,患者的生活方式会影响成功率,现在很多患者会吸烟、有不良饮食习惯、肥胖、等等。这些都会降低成功率,所以我认为作为医生,我们都要告知前来做试管婴儿的患者,患者自身很重要,也要负责,而不仅仅是医生来做治疗就可以了,患者也要负责、要起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成功率。
您为什么来中国呢? 全世界大约15%的人有不孕不育的问题 哇,15% 是的 而且中国还不太一样 所以这个(不孕不育人群)百分比给我们提供了接触患者的机会 虽然中国的患者有能力得到不孕不育服务 而且这些生殖中心也可能够帮助大多数中国的患者 但有部分中国患者群体需要附加的服务 我们能够在美国为他们提供这些服务 我觉得中国的IVF治疗依然不成熟 追赶上美国的技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很多中国中上层家庭选择去国外做不育不孕治疗 对于这1500万不育不孕患者 他们怎么知道什么治疗最适合自己? 怎么知道该选择在国内还是出国治疗呢? 我的建议是先在中国的诊所、中国医生就医 看能否在中国得到帮助 包括各种不孕不育的原因导致不能在中国治疗 部分患者有美国特定高端服务的需求 也有部分是因为中国无法治疗,而美国可以 Shamonki博士 您此前来过中国吗? 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 我去年来过北京 玩得很开心
听说您很喜欢跟患者面对面沟通 为什么呢? 确实是 我把患者都当做家人 我爱我的家人 所以尽力对他们友好 我非常注重诊疗患者过程中对患者的照料 我们不能保证结果一定理想,着很遗憾 但是我们服务能帮助最大化实现最好的结果 抛开结果 我们希望确保整个治疗流程的体验 从第一次会诊 到治疗结束 患者得到最好诊疗体验
主持人李宏昭:那我们知道了,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功率,那么我们在比较成功率的时候,就要注意比较相同年龄的成功率,潘怒医生先前提到除了年龄,生活方式也是影响成功率的一大因素,我听说国内的成功率在30%~40%之间?我觉得是40%左右。 左文莉教授:40% 主持人李宏昭:这是综合所有年龄段的成功率吗? 左文莉教授:对,综合成功率、平均水平。
泰迪·本华今年给一对中国夫妇第三方辅助生殖 他们试孕多次依然怀不上孩子 他们总是说“谢谢你……谢谢你……太谢谢你了” 说句真心话,有人感谢自己的感觉真好 有人依靠你来给他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 法律允许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孩子的出生证上 证明他们是孩子的唯一合法父母 任何人只要生在美国就是美国公民,不论父母出身 美国多数第三方辅助生殖服务都是由第三方辅助生殖母提供的
主持人李宏昭:马来西亚的医旅条件的确不错,试管和其他治疗都是如此,那潘怒医生有会诊过中国患者吗? 潘努教授:对,我接诊过很多中国患者,其中有一部分是嫁到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定居的中国人,另一部分是在马来西亚工作的中国人,最后就是从中国专程来做治疗的中国人,我已经注意到大陆患者数量正稳步增长,所以如此受到中国患者青睐还是可喜的。
您认为导致中国和美国不孕不育患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人非常努力 在北京这段时间我发现 似乎中国人必须要奋斗很多很多年 才能买得起或租一套房子 经常 许多女性、夫妻 或者高龄产妇年龄 备孕的时候才发现状况不良 还有环境污染 这是个举世皆知的话题 北京也在列 研究表明 污染物中有很多有毒物质 可能会影响不孕不育 影响精子和卵子质量 这是导致中国人不孕不育高发的两个因素
冷子周期和IVF周期的前半段是完全一样的对吗 对,冷子周期需要注射将近10天的激素 一般情况下会取出10~15颗卵子 然后这个周期就完成了 很多患者回来做2~3个取卵周期获得更多的卵子 她们在我的实验室里能获得30颗左右的卵子 于是,她们会对以后更有信心
Kristen Ivani
生殖科学中心(圣何塞)
Dr.Richard Buyalos
FSAC
Yufen Xie M.D., PhD
美国西海岸生殖医疗中心
美国育传医疗集团圣地亚哥生育中心
Reproductive Partners Fertility Center - San Diego